台語堂會 - 日本時期

日本佔據台灣初期,教勢發展快速,北、南長老教會都有很好的發展,以南部教會為例,1895到1904,九年期間,教會新增了21所。1

日據時代,新的教會體系進入台灣,不再僅限於南北兩個長老會。

日本聖公會

1895年,日本聖公會隨著日本政權進入台灣,從事牧養和宣教的工作,當時日本聖公會教勢頗強,會友頗有心要將基督的福音傳給在台灣的人士;於是日本聖公會婦女部在禱告與財力、物力全力支援下,派遣宣教士到台灣傳道,並曾在台北、台中、台南、宜蘭等地設立教會。1945年日本戰敗以後,駐台日人必須撤離,日本聖公會也跟著從台灣撤出。日本人所建的聖公會建築物,被台灣政府沒收並拍賣給長老教會,即今台北中山教會和台南南門教會。現在台灣聖公會是由中華聖公會各教區遷台教友合力創建,並經美國聖公會支持而成,教會組織管轄權便從日本聖公會改隸美國聖公會。2

台灣聖教會

1926年,發源自日本本土的日本聖潔教會(習稱「聖教會」)差派安部藤夫牧師來台,成立「台北聖潔教會」,這是台灣聖潔教會的開始。1942年,日本政府以「抵觸國體及政策」為由下令關閉,停止一切宗教活動。直到戰後,高進元牧師及王錦源牧師才又發起成立「基督教台灣聖教會」。聖教會與日本聖公會完全不同,聖教會的本土化做得相當徹底,牧師以台語講道,並且與長老會有很密切的合作關係。該會神學立場屬於衛斯理的亞米念主義。3

真耶穌教會

1926年,真耶穌教會由黃以利沙、吳約翰、王耶利米、黃但以理等,領導張巴拿巴、郭多馬、高路加、陳元謙等,由廈門搭船抵台北,於彰化成立線西教會(現為伸港教會)。4

逼迫試煉

1930年之後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運動,全台各宗教均受逼迫,基督教自不例外。原本蓬勃發展的教勢,自此開始受到壓制。隨著中日戰爭爆發、二次大戰開打,形勢更形險惡。逼迫行動包括有:禮拜前要舉行「國民禮儀」、教會掛神道教神龕、強迫宣教師離台,台灣教會切斷與母會關係、教會學校和醫院被日本教團接收或關閉、教會公報停止發行、台灣教會被歸併入日本教團、傳教師被迫參與日本神道教的「練成會」進行思想改造等1、5、6。皇民化運動初期,遭到台語教會抗拒,然而日本政府強力介入、奪取教會人事,反日派被排出領導圈外,無從主導反抗。7
 
戰爭結束,日本戰敗,逼迫也立即消失,但日本皇民化運動介入教會中的勢力依舊存在。
 
上一段: 晚清時期   下一段: 民國時期

參考資料

1. 〈新興都會區教會研究—以高雄市新興基督長老教會之傳道與社會服務為例〉 ,蔡重陽

2. 中華民國內政部民政司網站 / 宗教輔導 / 台灣地區宗教簡介:基督教-聖公會,資料由財團法人台灣聖公會提供

3. 中華民國內政部民政司網站 / 宗教輔導 / 台灣地區宗教簡介:基督教-聖教會,撰稿人:潘偉信牧師

4. 中華民國內政部民政司網站 / 宗教輔導 / 台灣地區宗教簡介:基督教-真耶穌教會,資料由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總負責許東霖提供

5. 《台灣基督教史》,李政隆,2001,天恩出版社

6. 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歷史手冊》,林昌華, 2010年1月,資料來源:賴永祥長老史料庫

7. 〈Recollections and Reflections〉,Shoki Coe (黃彰輝牧師回憶錄),P.66

232 South Beverwyck Road Parsippany NJ 07054 Tel: 973-335-0183 © Copyright 2021,cccnj.org